实战案例 | 以人为本 容民畜众

      
     
          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“师卦”,以地蓄水,汇聚而同心,用以征战四方而开国承家。描述把众人凝聚起来,而又能行守正之道,则可王天下矣。

      象曰:地中有水,师。君子以容民畜众。

      师:贞,丈人吉,无咎。

      初六:师出以律,否臧凶。

      九二:在师中,吉,无咎。王三锡命。

      六三:师或舆尸,凶。

      六四;师左次,无咎。

      六五:田有禽,利执言,无咎。长子帅师,弟子舆尸,贞凶。

      上六:大君有命,开国承家。小人勿用。

      《师卦》:地中有水,润下就湿,汇合于流,其势浩荡。是以君子观之,思天下柔弱莫过于水,汇合于流则江水滔滔,而奔腾于四海其势无可阻矣,应当效法于水,畜养民众、容和民心、凝聚民力。

      案例回放

      程先生年过半百,是某个大型股份制企业的董事长,为人刚毅、魄力、严肃,个头虽然不高,可气势夺人。

      该企业属于改制企业,年代长、规模大,年产值近二十亿。程先生原本在企业中担任高管职务,负责企业生产等相关工作,属于技术性人才。2013年企业进行换届时,因缘聚合,而升任董事长职务。

      上任伊始,大刀阔斧,雷厉风行,对企业的各个层面进行改革调整。内外上下,事必躬亲,夜以继日,未有懈怠。

      但历经两年有余,企业的整体状态,并未因为自己的辛苦操劳而得以明显改观。企业效益未能逐年攀升,反而不断下滑;内部人浮于事、沉闷涣散,缺少应有的企业活力。

      在一次总裁班上,程先生听过我的课。有感于无法明了企业的问题症结,于是请我给企业把脉诊断。

      来到其办公室,我让随行的学生根据他的个人信息,用“规律类比法”,分析程先生的企业中十种关系,还原他的企业状态,以期用国学智慧来指导企业管理:


      1、首先分析程先生自己所处的“场景”:按照程先生的工作状态还原,其雷厉风行的工作风格,事必躬亲的工作热情,符合震宫的场景特征。

      震为雷,蕴含力量,如雷入耳,冲击向上。事物分阴阳,物极必反,也会体现不计后果、独断专行的情况。

      对于程先生“事必躬亲”的工作风格,依照顶层法则的非吉非凶,并没有对错,只是在特定的天地人环境下,阶段性的愿景实现中,才有好坏之分。

      有学者探讨过企业主的这种工作风格。一种观点认为,事必躬亲是领导者严于律己和充满工作热情的体现。只有领导者深入实际,身先士卒,率先垂范,带领下属实干,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业绩。而当“甩手掌柜”,见了问题绕道走,就不可能开创工作的新局面。

     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,事躬亲必会事无巨细,领导若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,则会疲于应付琐碎事务,无暇考虑全局及重大事情、计划,造成决策效率低下。由于事必躬亲,分工不明,甚至越俎代庖,不但会束缚其他人的手脚,还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。

      程先生的企业现状,如今人浮于事、沉闷涣散,与领导人的工作状态有关。因此,说明程先生的这种工作作风,不符合企业管理的阶段性需求。

      刚易折、满则亏。程先生这样的工作方式,过犹不及,反而导致企业管理的被动。

      2、工作风格是一个总体概念,细化到工作中,就是程先生在工作中的想法、方案、决策等,比如企业发展的方针、企业制度的订立、企业大方向的掌控等等,属于规律类比法中的“食”:按照企业状态的还原,程先生在工作中的决策、方案,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,符合坎宫的场景特征。

      坎为水,智慧为上,用心尽力。从阴阳的角度看,若用心不当,就容易形成进退维谷的状态。

      企业的管理,离不开企业制度。企业制度是维系一个企业作为独立组织存在的各种社会行为的总和,是企业规范运行和行使权利的重要方式。

     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,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,制定合适的企业方针和制度,可以有效贯彻自己的企业管理艺术,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潜在效益,提高组织协调姓,提升管理有效性。

      程先生工作中的决策和方案,并没有让企业的凝聚力上升,反而导致员工的人心涣散。因此,需要抛弃“我执”,重新审视这些决策和方案。

      3、再分析企业员工的所处场景:按照企业状态的还原,员工为企业的基石,企业的生存发展,离不开员工的齐心协力,符合艮宫的场景特征。

      艮为山,踏实稳重、做事沉稳是良性的体现,但阴阳消长,非良性的体现就是发展缓慢,效率低下,工作不积极。

      作为员工,理应在其位谋其政,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工作。出现这样的工作状态,应该是工作积极性遭到挫伤,手脚被束缚,与程先生的工作风格有一定的关联。


      程先生略思索片刻后,讲到:“老师,您说得非常对。那我应该如何调整?”说完诚恳的直视我。

      我笑着说:“作为领导人,你的心思很细腻。我刚才对企业的分析,你内心里肯定已经思考过,你应该把思考的内容对我表述下,便于企业在战略层面的调整。”

      程先生连忙道歉道:“对不起,这个岗位上,哪怕内心感触再大,也要习惯于隐藏,我这形成了职业习惯了,怠慢了老师,老师见谅!”

      “企业交到我手中,总体运行还算平顺。这两年我全力以赴,对得起这个位置。只是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,如您所讲,我身先士卒,企业的每一个环节我都亲力亲为了,出发点都是为了企业,但并没有获得职工的一致肯定,有时很沮丧,真想混混日子算了。”

      “我事必躬亲,大刀阔斧的改革,就是想把企业拧成一股绳。但很多部门领导都对我敷衍了事,有些职工也对我议论纷纷,搞得很被动。”

      “我深思了老师您的话,一下子说中了要点,就是我的心太急了,总想干出成绩,展现自己的能力,反而事与愿违!”

      “事必躬亲,自我觉得是在干事业,其实是揽权太过,也是揽责任太过。”

      “事情都由我过问了,部门领导做事就挨骂,不做事反而落个自在,这就是人浮于事的症结所在。”

      “雷厉风行,铁面无私,表面看起来很有强者的摸样,其实不利于增强员工与我的亲密度,我是没有拿捏好那个点啊!”

      说着说着,对我竖起了他的大拇指。

      “公司的规章制度,我制定的标准,都是以公司利益为先,确实很少考虑到职工的切身利益,以前职工议论我,我觉得他们不懂我大公无私的心。老师,您今天这样一说,我忽然开悟了,为职工谋点福利,与公与私,都是有益的!”

      (在这里就程先生的一番话语,我感慨一下,从业这么多年来,有个深切的感受:与企业主做战略策划时,我往往只破析了问题的一个点,他们瞬间就能明白我表述的是哪些方面、哪些问题、哪些状态,我的方案刚说出来,他们就迅速消化并总结,然后立刻付诸行动,思维敏捷度、视野开阔度、行为执行力非常强。而反观另外一些人,思维僵化、视野短促、无执行力。一味责怪上苍的不公,嫉妒别人的成功,愤愤不平的认为别人的成功是机缘、是运气,却不明白别人的成功是一种必然。)

      我对程先生讲道:“分析到这里,你应该已经明白了企业症结,同时也有了相应的调整方案。”

      程先生一改刚才的严肃和沉闷,哈哈大笑道:“老师,您太抬举我了,没有您的一席话,我就找不到这个症结。我想迅速改变工作方式,让企业尽快焕发活力。还要辛苦老师,出具相关战略方案。”

      按照流程,我的团队依照我提供的战略要领,深入到程先生企业的各个部门,进行调研论证,最后给程先生提供了企业的战略设计方案和各个环节的落地方案。


      战略聚焦

      企业主管理企业,因组织结构庞大、人员事务众多,很难做到张弛合理、恰到好处。

      在具体的工作中,企业主经常采取相对极端的状态,要不就是抓权太过,要不就是放权太过。

      对于是否抓或放,并没有固定的标准,需要依据企业的内外环境、针对具体的工作事务来衡定。

      或抓多少,放多少,如何平衡各种力量,如何利用各种力量,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对待。这也是企业主和设计师必须具备的“法无定法”、“理清法自明”的思维高度。

      这个案例中,程先生就是因为抓权太过而导致企业的向心力、凝聚力不够,出现一定的组织涣散状态。

      症结看似简单,但发现却很难。设想一下:

      1、程先生作为董事长,其所处的状态,是传统文化中描述的“九五之尊”: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他自己很难通过“自省”来发现管理的症结,即使内心有感,基于人的本性,他也很难正视这一点。

      2、企业的智囊,或者企业的各种辅助人员,因为与企业的各种利益相关,很难做到无挂碍故,导致他们具备先天性的定向思维。

      3、可以看出程先生的行事风格,很强势,很独断。即使有下属能看到问题症结,他也无法顺利谏言。

      国学中,君子之道当是“外柔内刚”或“外圆内方”。要求君子行事,应柔润适中;内心操守,应方正不阿。

      这样的理念是来自自然界中,我们赖以生存的“天、地”,进行规律类比而来:

      天如日月,日升月降,运行不息,周游圆润,毫无棱角;

      地大静谧,如山恒古,孕育万物,坚守弗居,方正稳厚。

      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(《论语》)

      唯有未雨绸缪,防患未然,“上工治未病”,提前对人生进行战略设计。

      对人生进行多层次的战略预防、战略规划、战略设计,需要知晓人、事、物的发展状态,熟稔自身的优劣盈亏,洞悉人生的内外环境和要素,分析人生路径的多重走向,方能“善其事”。
      
    作者郑昭易

      百年国学,沧海桑田;沉浮升降,几盛几衰。国学之知识,不可不知;国学之魅力,不可不悟;国学之精髓,不可不察。学国学,可明得失、鉴是非、知兴替、辨善恶,提高人文修养和德性素养。

      点赞是一种陪伴|分享见证实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