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实战 | 化敌为友

      
     
           人的生存,需要持续的资源支撑。仅仅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取,并不足以维系生存的持续需求,因此,必须通过交换,用自己多余的资源换取自己缺少的资源。

      交换的过程,就是“商业”。所谓商人唯利,不能简单的理解成是一个贬义词语。“利益”如同“商业”的血液,没有血液提供营养,“商业”就不复存在。

      利益,是人们受客观规律制约的,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,对于一定对象的各种客观需求。商务经营中,没有永远的敌人,也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

      案例回放

      赵先生刚过而立之年,心思细腻,做事果敢。大学毕业后,并没有选择去朝九晚五的职场。而是转身投入商海,在市场中谋求自我价值的展现。大学里,赵先生学的是机电专业,进入市场后,他选择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弱电行业。一路走来,虽辛劳有加,在同龄人中,也算是小有成就。

      赵先生非常喜爱传统文化,因而与我相识,对传统文化中的“规律类比法”尤其着迷,在工作中,碰到了一些具体事件,总喜欢构建三才信息场,对事件进行分析论证,因掌握了先机,工作愈来趋于顺畅之中。


     
      某日,需要参与一项业务中的标的竞争,他习惯性的用易学智慧,构建项目的三才信息场,进行事件还原。但信息场体现的各种关系状态,他不能完全捋清,于是求助于我(咨询加微信15317334833),请我帮其分析:

      对竞标的各种关系分析得出如下现状:

      赵先生,为工作突破而努力,针对这份竞标,胜算不大。

      标的很大,按照你的技术以及市场信誉,满足竞标要求。

      对这份标的,你前期准备不够,标书简单粗糙,与标的有距离。

      针对这份竞标,你的渠道关系缺失。

      这份标的对你来说,还是有点偏大了,资金、人脉等等硬件方面,你不配备的。

      主要问题,在于有个竞争对手,实力强盛。

      这个对手,标书拿的好,渠道也很好,是致胜关键。

      但对手的技术技能等,却不如你。

      倘若进行互补,倒是双赢之事。

      对于我的分析,赵先生非常钦佩,说道:“标的很大,如果给我做,资金等方面的压力,我就吃不消的。”

      “但我的施工能力,技术能力,以及以前做的项目等方面考量,我是完全能胜任的。”

      我笑着说:“你在市场中经营这么久了,这点道理也不懂?仅仅凭技术、能力就搞定一切,规律类比法,也不会罗列出十种相互关系。”


     
      赵先生:“是的,老师。所以我自己考量各种要素,内心就忐忑了,缺少大项目的历练,标书做得肯定不如人意的。”

      “您说的那个竞争对手,我是知道的。他姓王,王老板这人渠道广,实力强,对这个标的是志在必得。不瞒老师讲,我内心在气势上早就输给他了。”赵先生无奈的说道。

      “他的施工力量等方面是不如我的,但竞争不过人家啊。老师,您看还有办法补救吗?”赵先生继续问道。

      我讲到:

      识时务者为俊杰,通机变者为英豪。

      这个标,你必须要有正确认知,别放大自己的期望值。

      不能因为一个标的,而觉得自己是失败者,影响整个工作。

      这个对手,他具备的强项,正是我们欠缺的地方。

      而我们的优势,正是他的弱项。

      把眼光放长远,何不尝试与他接触,看看有没有共识,能不能另辟蹊径。

      一直与你说的“破除我执”这个道理,你再温习一下。

      赵先生本就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,思维转换非常快,回答道:“老师,我知道如何做了。”

      竞标那天,毫无悬念,赵先生没能中标。王老板在众多的竞标单位中,脱颖而出,拿下了那个比较大的项目。

      赵先生抛却“同行是冤家”的固有信条,主动找到这位姓王的竞争对手,如实的向王老板展示了自己的施工能力、技术能力;并以诚恳的态度,与王老板探讨两人进行优势互补的可能性。

      案例聚焦

      生活学习中,我们对于先哲提炼出来的,规律性的理论知识,经过消化理解后,都能融会贯通,说起来头头是道,分析起来脉络分明。

      乍一看,头脑睿智、学富五车,让人顿生高山仰止之情。战国时期有位人物,姓赵名括,成语“纸上谈兵”就是由这位先生而来。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(《冬夜读书示子聿》)

      竞争与合作,是商务活动中的一个永恒话题。如何竞争,如何合作,各种书籍洋洋洒洒,但大体千文一面。在具体的商务活动中,人事物的状态错综复杂,处理面临时,很多人习惯用“标签”的形式,对面临的各种关系进行固化定位。标签的方式,虽然便捷,并把很多面临进行简单化,但缺点在于“固化”二字。

      比如,“竞争对手”这四个字,就是标签,为了精炼表述当事人的面临,可以把争抢业务的人或组织,用这个标签进行表述。随着当事人诉求的变化,不及时剥去这个标签,当事人的周边关系中,就会永远存在“竞争对手”这股力量。

      永远认定有对抗力量的存在,商务经营就必定受制约,受制约的商务经营,又何来迅速发展之说?我以前文章谈到的“非吉非凶”、“祸福转换”,阐述的就是这个哲理。


     
      赵先生的竞标行为,代表了当时的需求:

      想拿下竞标业务;

      各方面的条件,有优胜有欠缺;

      因为王老板的强大,导致中标的可能性降低。


     
      这时候,王老板就是赵先生的竞争对手(咨询加微信15317334833)。若可以把王老板踢出竞标,赵先生肯定会想一切办法来完成。

      经过各方面的条件分析后:

      无法把王老板踢出竞标;

      因为各种关系的缺失,中标可能性被进一步降低;

      既然中标无望,王老板这个竞争对手的标签就可以剥去。

      有没有其余利益点?

      只有剥去王老板身上的“竞争对手”标签,赵先生才能重新定位各种关系的好恶,才能找到中标以外的经营利益点。发现王老板的需求,正是自身最具备的,赵先生的战略方案就自然成型了。

      案例后续

      赵先生与王老板长谈后,那笔竞标的项目很快开工了,赵先生作为王老板的施工队伍迅速进入工地,两人的合作共赢正式起航。

      前几天,赵先生电话我,说与王老板共同组建了一个新的公司,想让我帮着他们设计新公司的“VI形象识别系统”,从起点上,构建公司的广阔前景。

      学术简析

      1、赵先生在艮,宫破而异,场景非良性特征是发展缓慢、担负不动;说明因竞争对手的原因,赵先生很难竞标成功。

      2、竞标项目在乾,场景良性特征是空间广阔;赵先生自身力量不强,更难挑动这个大项目。

      3、对手在巽,场景良性特征是隐秘辅助、多法并举;说明对方是志在必得。

      4、赵先生的渠道关系在坤,空而墓,场景非良性特征是活力不足;说明赵先生针对这个项目,各种渠道力量用不上。

      5、技能在坎,场景良性特征是智慧为上,是赵先生的优势。

      6、市场认可度在离,场景良性特征是热情周全;说明赵先生的工作信誉在市场中非常不错,也是赵先生的优势。

      7、关键点在震,场景良性特征是力量充盈、冲击向上。

      8、这个关系,需要用“非恒名也”的顶层法则来理解:对于赵先生来讲,庚是赵先生的工作实力;对于对手王老板来讲,庚是戊的食神,震宫就是王老板的技能技术。

      9、翻译成白话:王老板擅长接洽项目,赵先生擅长项目施工。

    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“水火既济”卦,水上火下,水流下,火炎上,很难相处的两件事物,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,巧妙交互,可使人事物达到最佳状态。

      象曰:水在火上,既济。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。

      《既济》:亨小,利贞。初吉终乱。

      初九,曳其轮,濡其尾,无咎。

      六二,“妇丧其茀,勿逐,七日得。

      九三,高宗伐鬼方,三年克之,小人勿用。

      六四,繻有衣袽,终日戒。

      九五,东邻杀牛,不如西邻之禴祭,实受其福。

      上六,濡其首,厉。

      《水火既济》喻阴阳调和,水与火合作无间,各展其长,处于相对成功的状态,同时也警示,君子处事应谨慎细微,以防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化。

      作者|郑昭易

      百年国学,沧海桑田;沉浮升降,几盛几衰。国学之知识,不可不知;国学之魅力,不可不悟;国学之精髓,不可不察。学国学,可明得失、鉴是非、知兴替、辨善恶,提高人文修养和德性素养。
      点赞是一种陪伴|分享见证实用